ABOUT US
关于我们

新加坡蓝氏总会是在1949年4月17日成立。其实早在1947年,蓝氏族人已经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注册,并成功获得批准成立总会,当时的社团注册批准编号是1041/47RAC。新加坡蓝氏总会第一次成立大会会议是在49年4月17日中午12点,于丹戎巴葛路门牌39号三楼召开。新加坡蓝氏总会成立后,蓝允藏先生获选为第一任新加坡蓝氏总会会长。

首先,十分感谢蓝氏总会,愿意将总会成立初期的会议记录册借给我作为研究参考,以下文章是怀着感谢的心情,利用会议记录册,将总会成立初期十年的营运情况作勾勒,以供大家了解当时总会先辈们的投入与奉献。这份会议纪录记载了第一次成立大会(1949年)到1958年之间的开会情况。假设没有其它会议纪录册的存在,整体而言,在1953年之后开会次数逐渐减少。令人感到疑惑的是记录从1955年末就中断,直接跳跃至1958年的记载,其中独漏了关于1956和1957年之间发生的事,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需要更多的资料来查证。
二战前开始筹划成立蓝氏总会

蓝氏总会成立在1949年,但是先辈们在二战之前已经开始筹划立会事宜,无奈因为日军南侵,遂停止立会活动。 二战之后,经过两年有余的筹备,在丹容巴架律(现称为丹戎巴葛路)39号3楼举行第一次成立大会。从第一次的会议记录中可以得知总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即是没有固定集会会所。在成立大会正式开会之前,每次的筹备会议必须租赁临时会场,造成庞大的开支,因此众人便决议尽速租借固定会所,并且设置「特别捐」累积经费,以供总会日后选租或自购会所。

一个多月之后,蓝氏总会以每个月80元租金租赁小坡亚峇街165号3楼(当时称为B楼)作为会所,根据会议记录显示,直到1958年都还是使用这个地方作为集会场所。创业维艰,总会在初期碰到的第二个难题是会务经费短缺,依靠会员缴交每月五角的会费和众人的认捐是不足以维持会务开销,因此增加会员商号认捐的活动,但是还是不敷会务支出,经费短少问题一直持续到1952年都还是可以见到。

总会组织在民主选举制度下产生,而第一届总会管理阶层的产生却有一个特殊性,并不是由所有会员互相推选出来。基于在草创时期,会员尚未招募完成,大家也认为为了让会务发展更顺利,由现场与会成立大会的成员来互相推选即可,因为他们长期接触总会,对于会务有一定的了解,任职后可以马上执行会务。

第二届(1950年)开始,.才是先透过会员大会选举出最高票的二十一名成员,再从这二十一位成员中决定职务分配,分配也包含总会主席一职。

德智体群美五育

另外,蓝氏总会结构是以五育的概念形成,推选出德智体群美五育主任,分别去发展会务,例如德育股筹划互助部;智育股购置图书让会员参阅;体育股设置乒乓、羽球和游泳活动供会员参加;群育股帮助失业的族人寻找工作机会;美育股则组织国乐部,让会员接触传统音乐等。

以国乐部来说,当时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不错的成绩,所演奏的音乐曾经在「丽的呼声」节目中播送,所得之酬金转赠给新加坡防痨协会,并且还有计划灌录唱片。另一个有不错发展的部门是互助部,会议记录中可以发现互助部的结存有时可以支持会务活动的不足经费,并且总会也花费些许心血将此部门制度化。在1958年后期的会议记录中可见到有人建议互助部部员必须加入蓝氏总会,成为会员后方能加入互助部的提案,获得会议的同意通过。

以上是我根据1949到1958年的蓝氏总会会议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勾勒出总会初始十年的面貌。我所使用的材料仅有这一本会议记录,难免会有审视角度的限制与不足,因此如有任何错误,欢迎指正.